请尊重老师的劳动
本报礼仪专家: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李柠
本版小调查 你认为在课堂上最不尊敬老师的表现是什么?请从重到轻排列。
A.迟到 B.睡觉 C.发短信D.看闲书 E.和同学聊天
调查结果:E—B—C1.A—D
中国人尊重老师的传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,孔子作古之后第二年,也就是公元前478年,人们就在孔子故里兴建了孔庙,举行了祭孔典礼,那大概可以算是最早的“教师节”。而传统文化中提倡的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、“师徒如父子”等也是我们尊师传统的一个反映。虽然随着社会发展,我们提倡师生平等,尤其是在师生进行学术讨论时是平等的,鼓励学生大胆置疑,不盲从,但我们不能因此抛弃尊敬老师的良好传统。
在现代的师生关 _系中,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建立父子般的关系,而是要老师和学生交朋友。但是,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显然是很不够“朋友”。本报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,不尊敬老师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的,尤其在课堂上,迟到、睡觉、发短信、看闲书、和同学聊天等不尊敬老师的表现并不鲜见。虽然和“同学聊天”在这 不尊敬老师的行为中排第一,但其实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。如果我们懂得和朋友约会的时候迟到是不尊重对方,那么上课迟到也同样是不尊重老师。而发短信、看闲书更是无视老师的辛勤劳动,即使是把老师当朋友对待,如此放肆地无视朋友的付出,恐怕很快也就没人跟你做朋友了。
而不尊重老师的根源一是不虚心,觉得老师不比自己高明多少,所以不愿意认真听讲,自顾聊天或看闲书。根源之二是厌学的浮躁情绪。觉得上课没劲或是课程设置不合理。索性跑到课堂上睡大觉。这种消极的态度对于学生自己是个损失,也会影响到班级或学校的学习风气。
当然,学生要尊敬老师,而老师也要自尊自重,德才兼备,成为人之楷模,以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和爱戴。
专家见解
在课堂上如何尊师
课堂是知识的殿堂。也是师生培养感情的主要场所。古人云“不敬三师。是为忘恩,何能称道?”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怀着一份感恩之情去尊重辛勤工作的教师,我们应从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开始。
语言。教师进入教室时,学生应主动问好;离开时,学生应主动致谢。当教师提问和开展讨论时,学生应积极配合。充耳不闻、事不关己。是没有礼貌的表现,同时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。如果教师出现口误或知识性错误,学生可以得当指出。但不应进行嘲笑、挖苦。对于教师的穿着,学生不宜讨论不休,如果觉得其穿着不合教师身份,可以在课后委婉提出。
举止。所谓“坐有坐相,站有站相”。教师在授课时,学生的举止应规范。半躺在座位上、将腿放到桌椅上或是伸出过道、把玩其他物品、趴在课桌上睡觉甚至打呼噜等行为,都是跟课堂纪律相冲突的。要好的同性或异性同学最好不要在课堂上过分亲密,否则会影响教师讲课的心情,从而影响到课堂质量。
着装。着装得体,这是对教师,也是对知识的尊重。课堂是传授知识、培养人才的地方,学生应衣冠整洁。不可穿着拖鞋、吊带装以及其他不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进入教室。
时问观念。有时间观念是遵守课堂纪律重要表现。首先要做到准时上课。好的开始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来说非常关键,如果总有学生迟到就会破坏课堂纪律,打断老师思路,影响其他同学正常上课。迟到的学生,应尽快找到座位坐好,不要东张西望、慢慢吞吞。或是弄出声响。
课堂互动。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,它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互动。学生在回答问题,或是与教师交流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神态、表情、语言、动作的运用,把握分寸又显得有礼有节。不交流会显出学生的冷漠,但“锋芒毕露”也会让老师有被挑衅和刁难之感。尤其是不该对老师提出的观点、见解表现得不屑一顾。
尊重是一种能力。不只是一种意识。尊师,首先应是尊重教师这个身份,其次才是尊重教师本人;这与个人审美观无关,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来改变对教师的态度。即便他有缺点,也要学会求同存异、取长补短,这样才有利于自身进步。
来源:北京晚报
版权所有© 北京礼仪专修学院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749号 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9037267号-1 域名www.liyixueyuan.net为学院唯一信息公开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