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门讲的就是一个“让”

 还有三年多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,咱北京人就是光荣的东道主了。如今政府正在积极筹建各项比赛场馆,可咱们老百姓在精神文明方面做得如何呢?要我说,有些地方还有不足。比如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礼让方面,就有不少人还真不注意。实际上,有了这个“让”字,一切矛盾、争吵和不愉快都是可以化解的。
      有些事似乎说起来是老生常谈。让人听的耳朵里起膙子。可是这些至今都没有改变的景象几乎成了我们城市无法治愈的“痼疾”,比如公共汽车一进站,必定是挤成“一窝蜂”,老弱病残都得乖乖靠边儿站,身强力壮者则“捷足先登”;比如游人在餐馆吞云吐雾、饮酒猜拳、喧哗笑语、旁若无人,只要自己舒服就行;比如在公共电梯上:门儿刚一开,想出来的人还没迈步,一大帮人涌进来,您只能跟着上来下去“跑”几趟;比如走在楼梯上,年轻人一路香风、皮鞋嗒嗒响的走来,老人得赶紧学“黄花鱼——溜边儿”,给年轻人让路……以上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。
      在公共场所,有人愣是不知道文明礼让为何物?有一次我去某商场购物,那自由门很紧,又没有门童。我进门时用肩膀使劲顶开门还算顺利进去了。出门时一手拿着东西,另一只手费了很大劲刚刚拉开门,还没等迈步忽然从外边涌进一群西装革履、打扮入时的青年男女。他们昂首阔步、目不斜视、谈笑风生地从我身旁款款而过。更要命的是进商场的人群络绎不绝,个个都心安理得的把俺老太当成了“门童”!我只好“尽职尽责”的“坚守岗位”,真怕自己挺不住一松手,自由门会把哪位先生或女士的鼻子“拍扁”,还得满地找眼镜的碎片儿!直到我的胳膊发酸两腿发抖实在坚持不住,才瞅个空子逃出门外。
      写到此不禁又想起另一件事,有一次在王府井建华皮货店外,我和一个黑人小伙几乎同时走到店门口,我想人家是客人,自己就主动止步,没想到他跨前一步、一手拉门、一手做出邀请的姿势,对我说:“Please!”我知道他的意思是长者先行、女士优先。因为平时很少受到年轻同胞的如此“厚爱”,那天我很受感动,忙用英语说:“先生,您是客人,您先请!”但他坚持让我先走,我只好—边说:“Thank you!”一边进了商店。
      其实,这两件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,却反映出截然不同的文化素养。一个人的文明程度,除了说明您的自身素质,也反映了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。咱们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,作为炎黄子孙。都应该以行动继承先人文明礼貌好传统。在奥运会期间,国际友人将云集京城,我们每个人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声誉。如果我们每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展示中华民族的美德,就会给祖国增光!每人都能从生活小事中做到文明礼让,生活就会充满温馨、洒满阳光!

   

           

来源:北京晚报

北京晚报

北京礼仪专修学院-国民素质教育专家